喜盈門·喜悅城
7500元/m2
3室(4) 4室(3) 5室(1)
九江濂溪區(qū)十里大道與南山路、濂溪大道合圍處
李敖之子李戡
就讀北大的李敖之子李戡近日接受記者專訪。李戡表示不會反感“李敖的兒子”這個標簽,其實每個人都在“拼爹”。而對于一些“公知”講“中國在臺灣”,李戡說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臺灣,他們以為臺灣人素質(zhì)好是因為保存了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其實那是日本殖民統(tǒng)治的影響。
“我的父親李敖困于臺灣六十年,以未念北大為憾,我愿意能超越這六十年的海峽,銜接這一心愿。”三年前,18歲的李戡在給北大的入學申請書中這樣寫道。很快他的愿望成真。如今已過去三年,剛參加完大三期末考試的李戡近日在北大接受《環(huán)球時報》專訪,講述他這幾年的燕園生活。上課、讀書、辦社團、談戀愛,李戡的校園生活很豐富,當然即將21歲的他也繼承了父親的批判精神,這批判的目光也沒能放過他深愛的北大。
記者:在北大讀書三年,你很少接受媒體采訪,是基于什么考慮?
李戡:接受那么多媒體采訪,肯定會影響學習,特別是我們經(jīng)濟學院,學業(yè)壓力還是挺大的,大一大二的基礎(chǔ)課程必須學好,否則后期就很麻煩,所以我要專心打好基礎(chǔ)。
記者:能介紹一下你在北大創(chuàng)辦的“文武學社”嗎?
李戡:北大文武學社是我去年5月創(chuàng)辦的,現(xiàn)在北大已有一定影響力。我們的宗旨就是要弘揚好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文武合一,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,但這種關(guān)系現(xiàn)已明顯失衡。文武學社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重振這一精神。我們請了北大哲學教授陳鼓應(yīng)先生作指導(dǎo)老師,臺灣武壇名師馬龍先生是我們的武術(shù)總教練。我們每周一到周四都有武術(shù)課,包括長拳和太極拳。我們還經(jīng)常舉辦文化名家講座,邀請過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、臺灣著名話劇導(dǎo)演賴聲川等名家來談傳統(tǒng)文化,每場講座都爆滿。我感覺很有成就感。
記者:你平時會與父親交流些什么?
李戡:父親每天都會給我打電話。上周,我在復(fù)習中國經(jīng)濟思想史,剛好他給我打電話,我把課本中的一段念給他聽,我們就討論起這種研究方法,他最好玩的一句話就是,現(xiàn)在研究歷史的這些人都被古人騙了,很多古人的原意都被研究者搞錯了,這些研究者的古文基礎(chǔ)太差,被古人騙完后又被馬克思騙,以為可以用馬克思的理論來解釋這一切,但實際上搞得四不像。除了這些學術(shù)探討之外,生活上我和父親也是無話不談,我交女朋友也會告訴他,他很高興。
記者:你痛恨“李敖的兒子”這個標簽嗎?
李戡:我不會反感啊,相反會很高興,因為這說明人們對我父親的肯定?,F(xiàn)在很多人會批評“拼爹”現(xiàn)象,臺灣稱為“靠爸”,也是很貶義的一種說法。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,就是其實每個人都在“拼爹”,從小到大都在依靠父母的幫助去成長,只是有人拼不過別人,所以就嘲笑人家“拼爹”。照我自己的理論,也許只有孤兒有資格罵人家“拼爹”。一個優(yōu)秀的“爹”可以給自己的孩子更多,這無可厚非,我也不覺得從父親那里得到幫助有什么可恥。父親的光環(huán)對我是一種激勵,激勵我嚴格要求自己。
記者:你痛批過臺灣教育,現(xiàn)在對大陸教育有什么感受?
李戡:我對大陸教育沒有系統(tǒng)的研究,只能談?wù)勎以诒贝笞x書的感受,其實在北大,老師的教學水平及同學間的相處,都很不錯。我也很愛北大,但就是因為愛,才希望她更好。我比較不喜歡的是學校的官僚氣和形式主義,一些學校組織的講座會強制學生參加,有時還要打卡,明顯是為湊數(shù),讓人很不爽,“團委要做青年人之友,而不是青年人之官”,這種理念要具體做出來。去年有次抗日游行,我沒參加,在屋里看書,突然收到我們班召集人的短信,說是立刻匯報當前所在位置,怕我們?nèi)ビ涡?。學校這樣緊的監(jiān)管會扼殺學生的活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
記者:你的中華情結(jié)從何而來?來大陸后有變化嗎?
李戡:從小父親就教育我們是中國人,在臺灣像我們家這樣的人確實不多。來了大陸之后,確實也發(fā)現(xiàn)國民素質(zhì)比較差,人與人之間太多沖突,說話很不客氣,像吵架一樣,但這不會影響到我對祖國的認同,我們每個人都不應(yīng)該因為一些身 邊的不如意而影響自己對國家的熱愛,這個國家肯定有很多問題,但我們應(yīng)該做的是去改進它,而不是整天去謾罵和抱怨。
記者:你會在微博上看“公知”們吵架嗎?
李戡:我對微博上的罵戰(zhàn)都不感興趣,也不去談?wù)撘恍┕苍掝}。我很看不起少部分“公知”,他們動不動就講什么“中國在臺灣”,這種話講得很沒意思,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臺灣,他們以為臺灣人素質(zhì)好是因為保存了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其實那是日本殖民統(tǒng)治的影響。他們以為臺灣政治有多好,但你去臺灣民間問一問,沒多少人這樣認為。
民進黨更沒資格來大陸說教,他們想塑造一種形象——我們是國民黨的反對派,是我們把臺灣弄成現(xiàn)在的自由民主,所以我們來教你們大陸。其實這種行為挺不要臉的,他們在臺灣嚴重打壓那種統(tǒng)一的意見,一說“統(tǒng)一”就恨不得群起而攻之,他們根本沒有資格談?wù)撗哉撟杂?。他們來大陸這邊說教,大陸“公知”就捧他們,其實這兩批人頭腦都不好,根本沒有理性思考。我都是用一種看笑話的心態(tài)看他們。
記者:有沒有在讀書期間游遍祖國山河?
李戡:我初中學地理時印象深刻的有泰山、曲阜、秦始皇陵兵馬俑、洛陽白馬寺,當時就心向往之,來大陸讀書后,這些地方我都有去看過,感覺很好。我非常喜歡《黃河協(xié)奏曲》,一聽到全身就會發(fā)麻,所以那次去黃河感觸還挺深的。
記者:未來有何打算?
李戡:肯定得讀研,可能會去英國或美國,在北大讀了四年,收獲了很多,知識、社團、愛情、友情,過得很豐富,想出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。更長遠的未來,我想做一個企業(yè),在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。隨著中國的強大,很多人在學中文,研究漢學,這里有個很大的市場,也很有意義。我覺得現(xiàn)在的孔子學院官方色彩太濃,教材的說教意味比較重,容易被西方人當成意識形態(tài)輸出,影響實際教學效果。我現(xiàn)在做的社團就是在積累經(jīng)驗,希望能找到一種更有效的傳播中國文化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