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和·書香庭
7000元/m2
3室(4) 4室(1)
九江市八里湖新區(qū)八里湖大道以南,安居路以西,通湖路以東,八里湖大道加油站兩側
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近段時間,“萬人購房團”發(fā)起人鄒濤再次發(fā)起“陽光樓市”新計劃,誓言要曝光深圳在售樓盤的“真實成本”和“真實利潤”,擰干房價水分,讓老百姓明明白白買房。
事實上,在樓市整體陷入巨大觀望氛圍的背景下,許多持幣觀望的購房者,最為頭疼的并不是買不起房,而是房價會調整到什么程度,到底什么時候可以進場?
對此,不少開發(fā)商的反饋是:“我們已經幾乎是虧本在賣了!”或者“不可能再降了!”比如丁橋某個商品房項目,當時拿地的樓面地價就已經達到3800元/平方米,目前開盤均價7300元/平方米,接近或達到了成本價格。
而大多數開發(fā)商也紛紛調整了贏利預期,比如新近開盤的東方郡、金色藍庭、四季風景苑等樓盤,都已經比之前風傳的價格每平方米低了一兩千元,甚至更多。
那么,樓盤的開發(fā)成本是多少?開發(fā)商所宣稱的成本價,又是否跟產品品質相吻合?
樓盤成本怎樣計算
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,由于歸整方式的不同,目前各個公司對于樓盤成本的計算也各有差異。而比較常用的兩種,則是投資分析法和財務分析法兩種。
以財務分析法為例。比如杭州某上市公司的房產開發(fā)成本明細是這樣的。
1、土地費用,包括征地費、土地出讓費等,即通常所說的樓面地價等。這項成本比較明確,拿地時就可以確定了。
2、前期費用。包括土地平整、規(guī)劃設計、水文地質勘察、監(jiān)理、施工水電、審標費、測繪、可行性研究、前期工程費等。一般標準為120—400元/平方米左右。其中,規(guī)劃設計費占到該項費用的70%-80%左右,而各個樓盤規(guī)劃設計費,也根據樓盤定位和設計公司好壞,差距甚大。
3、基礎設施費。包括接水、接電、市政道路、弱電、綠化、煤氣、照明、環(huán)衛(wèi)、有線電視、排水排污、基礎設施費等,一般標準為350—500元/平方米。該項費用中接電和綠化費用所占比重比較大,各為1/4左右,而綠化費用根據物業(yè)類型不同也有所差異,比如高層小高層單體綠化一般在120-150元/平方米左右,好一點在150-200元/平方米,而多層則有可能達到300-400元/平方米,個盤之間差異性比較大。
4、建安工程費。包括基坑圍護、工程樁、土建、安裝、裝飾工程、樣板房、精裝修費用,以及鋼材、水泥等建筑材料成本,毛坯房一般標準為2000—2500元/平方米左右。其中土建成本最高,一般都在1500元/平方米左右,接下來是安裝和裝飾工程費用。
5、公共建筑建安工程費。包括會所建安工程和公建建安工程成本。這塊費用也可以歸并到建安工程費用上面。一般為120—160元/平方米
6、公建配套費。包括水電煤、市政配套費、白蟻防治費、新型墻體材料、高教費、物業(yè)基金、消防、人防工程費等。
7、開發(fā)間接費。這塊費用有員工工資、福利費、業(yè)務招待費、工會經費、職工教育經費、廣告費、辦公費、展覽費及其他費用,即通常意義上的管理費和營銷費,這塊費用一般占到銷售收入的3.5%—4.5%來核算,一般為300—400元/平方米。
8、稅費。如營業(yè)稅附加和土地增值稅,一般為銷售收入的6%左右。如樓盤銷售均價為1萬元/平方米,則這塊費用在600元/平方米左右。
9、財務成本。主要為銀行利息及其他融資成本。一般以土地成本*2年*10%計算,一般已經達到1000—1500元/平方米。
也就是說,在杭州一個中檔公寓樓盤,不算土地成本,它的成本在4500到6000元/平方米左右。
財務費用增幅驚人
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水泥、建材等土建成本近段時間有所下滑,不過財務成本增幅驚人,并在房地產開發(fā)成本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。
對此,廣宇集團總裁助理任堅剛介紹說,目前財務成本主要是按照土地成本*2年*10%計算,如果以樓面地價5000元/平方米計算,那么它的財務成本就大約為1000元/平方米。
他說,一個樓盤要不算財務成本,基本上要資金達到平衡之后。什么時候能達到資金平衡?一般要樓盤銷售過半。一般來說,一個樓盤從拿地到銷售需要2.5—3年,而開盤之后一下子要銷售超過一半,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。所以產生財務成本的時間,其實遠遠不只2年。
此外,開發(fā)商融資已經越來越難。即使能夠從銀行貸到款,利率在原有基礎上浮10%—15%也很正常。而一旦涉及信托等方式,年利率15%—20%也很普通。而事實上,許多公司年貸款利率達到30%,也已經比較多。這么算來,年利率10%,也是比較低的一個比例。
而跟前幾年普遍兩三千元的樓面地價相比,去年一批高價拿地的開發(fā)商無疑更為痛苦。因為土地成本這個基數大幅度上揚,由此帶來的財務成本,也是增幅驚人,每平方米動輒上千元。
能否撐起房價底線
一個比較明顯的事實是,當前樓市的問題,并不是購買力的缺失,而是購買信心的確失。開發(fā)商不知道購房者的房價預期在哪里,所以不敢輕易調價,購房者不知道房價的底在哪里,也不敢輕易下單。那么,樓盤成本價,能否成為樓市調整期,購房者心目中的一道房價屏障?
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,業(yè)內人士對此的意見主要分成兩派。
其中一種觀點表示,房產品是一種具有很大投資功能的特殊商品,所以公開其開發(fā)成本只是一個權宜之計,對于炒房者來說,既往的成本信息并不會改變其買賣決策,他們關心的只是未來的價格。
比如,雖然單個樓盤的地價成本已成定局,但土地市場價卻在不斷變化。在市場火爆的時候,周邊高地價可以成為樓盤提價的砝碼,但一旦市場不好,地價反過來也會影響房價。比如說,你的拿地成本是3000元/平方米,但現在周邊拍出的土地普遍只有2000元/平方米,那么市場也會認為你這塊地也就值2000/平方米而不是3000元/平方米。順理成章的,人們對樓盤的心理預期價格也會調低。
而以攻略地產執(zhí)行董事祝軍華為代表的另一種態(tài)度則認為,樓盤開發(fā)成本對于自住需求者來說,有一定的參考意義。“那些希望房價越低越好的人,往往是短時間內不會買房的人,而真正要買房自住的人,反而不會這樣想。”
他說,我們不說每個樓盤都要造成百年建筑,但房子畢竟是有70年產權的商品,土地資源又具有稀缺性,所以它需要有一定的投入,做出一定的配置。“如果房價低于成本,我想十有八九的開發(fā)商,會選擇做‘減法’,而不是做‘加法’,這就會使得樓市產生一個特殊階段的、品質都只達到底線的樓盤,這對于購房者來說,也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他說,開發(fā)商推出成本價或者虧本價,短期內的促銷成果可能比較明顯,但虧本銷售不會持久,它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小公司割肉解套退出市場,樓盤爛尾、崩盤,而這對于市場的健康發(fā)展,是不利的。
成本控制箭在弦上
不過無論成本價能否成為樓市調整中的一個支撐節(jié)點,但可以肯定的是,對于杭州的開發(fā)商來說,成本控制已經迫在眉睫。
“杭州樓市之前太順了,開發(fā)商主要也把精力放在做產品上面,因為利潤遠遠比家電、紡織等行業(yè)要高,所以開發(fā)商對于成本控制比較粗放。”祝軍華說。
對此,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事實上,即使在行情火爆的前幾年,雖然房子很好賣,但依舊有開發(fā)商虧本。比如城北有個項目,是在2005年拿的土地,樓面地價是4000多元/平方米,老板準備賣7000元/平方米,因為他認為建安成本只有1600-1700元/平方米就足夠了,這樣還有1300元左右的利潤,也不錯了。不過實際上,這個樓盤最后的建安成本花了2800多元/平方米,肯定虧本了。
“行情火爆的時候,開發(fā)商可能覺得也沒什么,認為虧得起。但是一旦市場下滑,那么這樣想當然地做房產,肯定是不行的。”他說。
而任堅剛則表示,樓市調整時間越長,成本控制就越重要。因為對于一個樓盤來說,它的土地成本就擺在那里,無法更改,銷售成本上不去,只能進行成本控制。不過成本控制不是說降低樓盤質量,而是控制一些不合理的開支,因為市場不好的時候,如果產品做得不好,購房者不肯收房,那就更麻煩了。
“在這一方面,一些外來地產品牌開發(fā)商做得比較好。比如萬科已經明確2009年成本控制第一;復地專門成立成本管理中心,每一個項目每個月每項變動都有跟蹤等。做到哪算到哪的樓盤操作模式,肯定將被市場所淘汰。”他說。